光源的显色性是光源重要的颜色指标,它指的是物体在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颜色的真实性,即颜色的逼真程度。那么,光源显色性与什么有关?光源显色性怎么评价?本文对此做了具体的分析,对光源显色性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!
光源的颜色从来源上来说,是由它的光谱辐射能量分布所决定的,也就是说,光谱辐射能量的分布状态确定之后,光源的色表和显色性也就确定了。有些光源拥有连续不间断的光谱能量分布,富含各种波段的光色,物体受照后各种颜色都能真实的再现出来,所以这类光源具有很高的显色性,如白炽灯和日光;有些光源是带状光谱,这类光源照射物体后其整体颜色最不容易真实再现,其显色性最差,如外镇流高压汞灯;对于既有连续光谱又有带状光谱的光源,其连续光谱部分显色性较好,但是受带状光谱的影响,其显色性下降,如荧光灯。
对于视觉效果而言,采用显色指数大的光源照射不一定会比显色指数小的好。如果两个光源A、B的色表相同,A的显色指数比B大,但是B光源在400-500nm处的光谱功率分布与标准光源相似,而A光源在此光谱范围内又与标准光源相差较大的话,则B光源对在此光谱范围内的绿色或黄绿色再现性比A好。采用一般显色指数较差的(Ra为20~30)的荧光高压汞灯照射树叶,则使树叶更绿;而用一般显色指数大于95的白炽灯照射树叶时,会使绿色树叶变黄。这是因为荧光高压汞灯主要发射绿光和蓝光,而白炽灯辐射光谱缺乏绿光和蓝光成份。
白炽灯的光谱能量分布和日光比较,前者辐射能量较偏重于光谱长波段,其光色白中偏红、偏黄(与日光对比观察时,这种颜色感觉更为显著),所以白炽灯的色温比日光低。不同色温的黑体具有不同的光谱相对能量分布,随着色温的递增,红光和蓝光间的能量相对比例发生变化,即,色温愈低,红光与蓝光能量的相对比例愈大,光色愈偏红;反之,色温愈高,红光与蓝光能量的相对比例愈小,其光色愈偏白、偏蓝。具有较强线状光谱能量分布特征的光源的显色性较差。例如,荧光高压汞灯使受照的行人肤色发青灰色,显色性很差,尽管它的光色似乎与日光较为相近,色温5500K。这是由于它的光谱组成中缺乏足够的红光,而青光、蓝光的辐射组分又较强较多的缘故。
综上所述,光源显色性取决于光源的光谱辐射能量分布。
评价光源显色性的方法可分为两类:一是光谱带法,另一是试验色法。前者将待测光源的可见光部分的光谱功率分布分割成8~10个波带,并逐一与显色性好的基准光源相比较,由此来判断显色性的好坏;后者规定适当数目的物体色作为试验色,从待测光源和基准光源分别照明时产生的色度差别,定量地测出待测光源的显色性。CIE在1948年曾推荐过光谱带法,至1955年才成立了显色专业委员会。该委员会以各国的研究为基础,规定试验色法为评价光源显色性的基本方法,并于1965年正式颁布。CIE于1974年又对其作了修订。在对该方法进行介绍之前,先对试验色、人眼的色适应现象、基准光源等加以说明。
计算显色指数的标准方法,是CIE制定的“测色法”。评价时采用一套14种试验颜色样品,根据在参照光源下和待测光源下各试验色的色差△E,计算出光源特殊显色指数Ri:
一般显色指数Ra的计算公式:
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越高,其显色性就越好,对颜色的还原性越好。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:
1.测量待测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。
2.计算待测光源的颜色参数,在(u,v)色品图中投点找到待测光源色温。
3.根据待测光源的色温,选择参照光源。
4.计算参照光源的颜色参数。
5.推导出国标规定的14种蒙赛尔颜色标样在待测光源和参照光源下的颜色参数(其中9-14号颜色标样只能用于光源特殊显色指数的计算)。
6.计算每种颜色标样在待测光源和参照光源下的色差值。
7.计算待测光源的显色指数,包括一般显色指数和特殊显色指数。
电话:13376066805
邮件:sales0019@3nh.com